眉山学校大全眉山初中大全苏祠中学

苏祠中学

  • 地址:下大南街1段176
  • 电话:
  • 邮编:612160
  • 网址:
  • 附近站点:南门口下
  • 公交路线:10路上行,10路下行,3路
点击查看“苏祠中学”地图完整版
学校简介

基本内容

苏祠中学

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街道办事处下大南街社区

四川省东坡区苏祠中学毗邻闻名中外的“三苏祠”,人杰地灵,历史悠久,原系清朝考棚,新中国成立以前是眉联中、俊川中学,省眉中校址,几经易名,一九九二年定名为“眉山县苏祠中学”,2001年更名为“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”。

学校现有教师职工126人,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01人,占学校教师数的80%;中学高级教师8人;眉山市初中中心教研组组长2人;学生2476人。多年来,学校坚持“以人为本”思想和“开放、开明、开括”的办学理念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初中毕业声,每年升学眉山中学、眉山一中的比例均居东坡区第一位,我校输送到高中的学生2000年以来考入清华、北大共5人,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,获奖人数和获奖层次均为东坡区首位;学生每年均获东坡区“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奖”,学校现在是“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”、“省体育达标”和“省全民健身”先进单位、“市校风示范校”“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”、“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”“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”、东坡区首批“名学校”、“区先进党支部”。学校团委是省、市“五四红旗团委”。

金奖银奖不如人民的褒奖,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。百年的风雨洗礼和文化积淀,锤炼出苏祠中学“科学减负、高效育人、培养特长、和谐发展”的办学特色,受到领导高度评价:“据了解,苏祠中学管理得当,学生负担不太重,而教学质量较高,值得认真总结和一些学校借鉴”。广大学生及家长都认为:“苏祠中学的学生学得轻松,基础扎实,方法灵活,发展潜力大,把子女送到该校读书很放心,有前途,有希望。”眉山中学、眉山一中教师普通认为:“在同类学生中,苏祠中学的学生潜力大后劲足,在素质和能力上比其他初中的学生要高一个层次”。

目前,区委、区政委已决定将眉山中学老校区、原教师进修校、成人中专校划拨给苏祠中学。人们足够的理由相信,随着校舍整体搬迁的实现、班数的增加、班额的控制和外籍教师的引进,进一步更新观念,加强学校文化建设,广泛参与社会各界活动,不断稳定和丰富办学特色内涵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全面建设和谐校园,苏祠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!

学校历史

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中旧址位于眉山老城区三苏祠旁,与大文豪苏东坡的故居仅一墙之隔(2003年因三苏祠扩建,已改建为三苏祠东园——碑廊)。这里历史悠久、人杰地灵、古木参天,承袭“三苏”之灵气,被誉为莘莘学子读书的摇篮。

上溯至清朝,这里曾是眉山科举考试的考棚。1853年,四川学政何绍基(1799~1873)到此督考并题写“三苏祠”

苏祠初中的前身,是1949年成立的“四川省立眉山师范附属小学”。随着时代变迁,学校先后被命名为“正西街小学”“城关一小”,1968年开始附设初中班。1983年更名为“眉山县眉山镇初级中学”。1992年更名为“眉山县苏祠初级中学”。2000年更名为“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”。

校训

厚德、博学、笃行

《周易》卦辞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: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

《礼记.中庸》第十九章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

校歌

岷江之滨,三苏故里,这里曾留下多少传奇。古城之南书香校园,东坡是我们敬仰的芳邻。苏祠我姓名,坚韧我个性,我们扎根在肥沃的土地里。仁爱我信仰,报国我志向,我们成长在时代的春天里。母校,苏祠,我心灵的家园,春夏秋冬吟唱难忘同窗情谊。母校苏祠,我理想的起点,我们就从这里出发奔向未来。奔向未来。

校园标识

教学楼:一、老泉楼 二、东坡楼? 三、颍滨楼

行政办公室:苏祠楼? 教师办公室:厚德楼

会议中心:博学厅

综合(实验)楼:独行管

食堂:菜根香

男生公寓:御风楼 女生公寓:清影楼

相关评论

评论列表(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)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