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创建于1764年,是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、是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。她以历史悠久、治学严谨、学风浓厚而闻名遐尔。学校有教职工383人,占地217亩,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。特级、高中级教师188人;教学班83个,在校学生6000余人。2003年,新建成占地50余亩的仁寿一中鳌峰外国语学校。
仁寿一中校园环境优美,窗明几净,绿茵遍地,碧树成荫,繁花似锦。有一流的标准塑胶运动场、人造草坪足球场、室内体育馆和能承办省级比赛的游泳池。学校承传“向学好善,思进有为”的办学理念和“上报国家。下立人品”的校训,积淀形成了“勤、诚、勇、朴”的校风,“自育育人”的教风和“自治治事”的学风。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面向全体学生,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人才。
仁寿一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,教师博学善教,敬业爱生,师表垂范,团结奋进。他们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,以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,“蜡炬成灰泪始干”的高尚情操把一批莘莘学子渡到了成功的彼岸。教师中,特级教师3人,具有高级职称的45人,享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5人,四川省优秀教师、模范工作者7人,眉山地区优秀教师13人,仁寿县学科带头人9人。仁寿一中教师乐于清贫比奉献,恪守师德树新风。
仁寿一中从建校起就以“培育英才,振兴国家”为己任,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人才。解放后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大力推进素质教育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,追求合格加特长,努力培养多种规格,多种层次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。
2001年以来,仁寿一中先后修建了图书馆、体育馆、艺术楼、初中部,扩建了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;按国家示范高中标准装备理化生实验室、音乐室和多媒体教育、电子备课室,新购图书10万册,加强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,筹资30余万元雕塑了世界著名地质学家、一中校友黄汲清先生铜像。
仁寿一中教育设施齐备,教育技术先进,校园局域网直通国际互联网,图书馆藏书丰富,演播厅气势恢宏,运动场设施一流,艺术楼典雅别致,雕塑广场、科学广场、艺术广场、人文广场、运动广场各具风格,浑然一体。
仁寿一中始终站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进行教育实践与探索,不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富改革精神的教育思路与教育观念。五十年代率先开展向英雄学习的教育活动,形成了受教育部与团中央高度重视英雄感染法;七十年代末期率先提出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与自学能力,并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;八十年代中期,率先在中国建立教育科学研究室,使学校教育科研走向规范与科学;九十年代末期,率先在四川省提出通过课题实验探索素质教育的课题,使素质教育步入科学的轨道。
向科研要质量,以科研促发展,是仁寿一中改革的一大特色。经过多年实践,建立了以课题实验为主体工程,专题研究为骨干工程,一般研究为群体工程的多层次的互相渗透、互相影响、互相促进的科研网络;同时形成了教育科学工作与教研教改工作统一协调发展的研究模式。教育科研促进了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,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,一支学者型、科学型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和壮大。
自我发展教育,是仁寿一中在长期教育实践、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中形成的教育模式。它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,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、自我设计、自我调控、自我学习、自我完善,使学生能充分地、自由地、全面地获得发展。这种教育模式激发、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,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、良好的文化素质与良好的心理、身体素质,使潜能得到开发,特长得到发展。
仁寿一中办学卓著,成绩通常位居乐山地区或眉山地区第一。升学人数逐年递增,九七年上线人数643人,九八年上线人数730人,囊括了眉山地区文、理科状元。九九年上线人数1032人,升学人数居四川省第一,学生参加国家高层次竞赛,成绩优异,获奖人数几乎占全地区的一半。九三年,中国数学奥赛,吕林军获四川赛区第一名。九五年,四名同学赴清华大学参加化学竞赛,囊托了前三名,一人获特等奖,两人获一等奖,一人获二等奖,引起媒体的关注。学校十分重视艺术、体育工作,发展学生特长,参加各级体育竞赛,获金牌300余枚,每年为高等学校输送体育、艺术类考生数十人。
1992年以来,仁寿一中每年高考升入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达80%以上。特别是2004年有2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,3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,蒋鹏志同学夺得眉市文科状元。2005年有5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,王学强同学以646分的成绩夺得眉山市文科第一名。仁寿一中在市文科前l2名中占6名,眉山市理科第二、三、四名出在仁寿一中,眉山市理科前l0名,仁寿一中占7名。参加国家高层次竞赛,成绩突出。选修课丰富多彩,学生个性得以张扬。
仁寿一中以“让学生成才,让家长放心,让人民满意,树文明新风”为宗旨,努力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。同学们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,先后有20余名同学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,涌现了以陈英为代表的舍己救人的当代英雄。
仁寿一中先后被命名或授予:
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
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
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
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
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
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
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
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
四川省“五四”红旗团委
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
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
四川省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基础
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
四川省档案工作一级单位
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
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
眉山市普法先进单位
眉山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
其办学经验入选《中国名校》
仁寿一中教育科研硕果累累。先后完成了21个重点课题实验。“改革阅读教学,提高读写能力”获四川省首届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;“中学生炼身阈值的实践研究”获四川省普教科研成果三等奖;“中学生自适应教育模式研究”获四川省政府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;“学校教科室性质、职能及运行机制研究”获四川省政府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;“通过课题实验实施素质教育”获中央教科所二等奖。群众性教育科研经验发表文章600余篇,获各级奖800余篇,出版专著10余部。教育科研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,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,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,促进了学校的发展。
仁寿一中于1999年与重庆南开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,先后两次互派教师学习指导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。2004年又与加拿大同等级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,将互派师生考察、学习、指导学校管理、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,交流学习经验。将学校建设成管理一流,质量一流,设施一流,充分发挥实验性、示范性作用的学校。
仁寿一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,长年聘有外籍教师,与英国国际教育联盟建立了友好关系。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四川师范大学、泸州医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,成为它们的优质生源输送基地校。仁寿一中师生正以开拓进取的精神,为建成中国一流的学校而努力。
仁寿一中校风正、学风浓、质量高闻名遐尔。建校以来,为国家为民族输送了一大批人才。享誉世界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早年毕业于仁寿一中,他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作了开拓和奠基工作,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。他曾为母校题词:“人出岷沱中心处应多人杰,地跨龙雁两江流堪称地灵。”校友李维信,当年以最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建筑专业,受到前教育部长蒋南翔接见,获硕士学位,先后担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副院长、深圳福田建筑设计院院长职务。校友廖国良,现任国防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,将军,96年被解放军三总部授予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。校友魏伯良任东海舰队副政委、正军级。校友巢永烈,93年晋升为教授,国际牙医学院院士,研究成果处于中国领先地位。校友李萌蘖,90年赴美留学,95年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并留美工作。校友陈卫萍,98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,在世界银行组织工作。